导入数据...
 
学术讲座丨袁林:非法集资罪的治理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5日
  查看:98
  来源:

2023年11月24日14点30分,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 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金融犯罪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林教授莅临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非法集资罪的治理问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六教914会议室举行,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山教授担任主持人,法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参与,聆听学习。

学术讲座 袁林.jpg

此次讲座袁教授主要从非法集资罪的总体形势、相关法律文件解读、认定的关键法律问题和治理的几点建议这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袁教授先对我国当前非法集资犯罪治理的总体形势进行解读,其认为当前我国的融资形势困难,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需求旺盛但是供给狭窄等问题。供给不平衡的状态导致了非法集资广泛存在,产生了很多社会和法律问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发展,非法集资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大幅上升。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定罪不准确、罪与罪区分不明显等问题,于是对于非法集资问题的治理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随着实践的发展,袁教授认为当前的治理特点表现为:打击力度显著增强、强化专项整治、强化源头治理、逐步完善综合治理机制、纳入法治化保障、加强新型重点领域、重视社会主体的参与。这意味着我国对于非法集资罪的治理已经逐渐规范化、重点化。

第二部分,袁教授从我国刑法典包含罪名的变迁和单行法规的变化和整合等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有关非法集资罪在法律文件上的变化,详细地展示了这个罪名从被确定到被规范的全过程,让同学们对非法集资罪的历史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整个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法律,譬如相关的罪名认定问题和竞合问题,这也是袁教授接下来为我们讲授的重点。

第三部分,袁教授从非法集资罪涉及的罪名、违法性认识问题、公开性是否是构成要件、利诱性、社会性、罪间判断等问题出发,为同学们阐述了非法集资罪涉及的法律问题。对于违法性认识问题,袁教授认为可以从将防范处置非法集资行动纳入法治化保障这三个角度出发来认识这个问题。而对于罪间界定问题,袁教授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证券罪等如何区别,也是实践中的难点。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关键是: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随后袁教授又以案例为引导,为大家简要解释了这些法律问题。

讲座的最后,袁教授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研究经验,对如何治理非法集资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袁教授认为首先要尽快完善法律制度和程序:制订专门法律、统一非法集资的概念和认定标准,尤其需要完善现行刑法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并统一非法集资犯罪的认定标准。其次要处理好市场机制、社会稳定、群众利益保护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坚持分类治理的策略,正确把握违法、犯罪的界线,科学划分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间的关系,纠正刑事手段适用扩大化的现象。最后建立以信息和大数据为依托的监管机制(全牌照制),实现监管全覆盖,及时发现和预防非法集资犯罪。至此这场持续近两小时的学术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