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国法制史教学大纲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09年2月7日
  查看:4420
  来源: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英文名称:Chinese Legal History 
课程编号:0200722008
学时数及学分:   51学时         3学分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中国法制史》,曾宪义,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本大纲主笔人;魏春艳
本大纲审定人:院学术委员会
一、    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中国法制史是历史学与法学的一个交叉学科。既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又是法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1997年教育部确定中国法制史为全国法学学科本科学生14门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科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
(一)认清中国法制发展的大势
(二)总结、借鉴中国法制的历史经验
(三)加深对中国当代法学的理解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学习和研究中国法制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领会中国传统法制发展的历史阶段性
(三)加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伦理特性的认识
(四)注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体现出的哲学、思想特征
(五)注意探索法律制度与社会土壤的关系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导论(1学时)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二)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2课时)
第一节 中国法制起源夏商法制简况
一、中国法律的起源
二、夏商法制简况
1、《禹刑》
2、《汤刑》
三、夏商时期部分刑法原则
四、夏商时期规定的罪名
五、夏商时期的刑罚
第二节 夏商的司法制度
一、神权政治与神权法思想 
二、司法机关与司法官(含中央和地方的)
三、“审判”、“天罚”、“神判”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4课时)
第一节 西周的法制思想
一、 以西周的政治思想为基础
二、西周的法制思想
第二节 西周的立法
一、 立法概况
1、《九刑》
2、周礼
3、《吕刑》
4、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二、刑法 
1、刑法的适用原则 
2、刑事政策
3、刑罚
4、罪名
第三节 西周的司法制度
一、 司法机关
1、 中央
2、 地方
二、 诉讼审判
1、 "讼"和"狱" 
2、 "束矢"和"钧金" 
3、 庭审方式
4、 五听
5、 "三刺"之法
三、 刑罚的执行
1、 公开行刑
2、 监狱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2课时)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法制
一、 春秋时期地主阶级(法家)的法律思想
1、 以性恶论为基础
2、 主张公布成文法
3、 事皆决于法
4、 刑无等级、法不阿贵
5、 轻罪重罚
6、 法、术、势结合
二、春秋时期最早公布的成文法
1、郑国 
2、晋国
三、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1、法的公布成为历史潮流
2、刑依法定的局面逐渐打开
3、"法治"、"礼治"之争拉开了序幕
4、中国法学兴起
第二节《法经》
一、《法经》的制定背景
1、 魏国魏文侯改革
2、 李悝制定《法经》
二、《法经》篇目及主要内容
1、篇目
2、主要内容
3、篇目及内容的逻辑联系
三、《法经》的特点及影响
1、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
2、反对奴隶主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 
3、体现重刑主义精神
4、体例上诸法合体、具法列后
总之,《法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第三节《秦律》与商鞅变法
一、《秦律》的制定背景
1、秦国的改革
2、商鞅本人条件
二、《秦律》的主要内容
1、改法为律
2、农战
3、统一度量衡
4、思想专制
三、商鞅变法的意义
1、使秦国强大
2、使法制发展
3、使国家统一
第四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3课时)
第一节 秦朝法制概况
一、从《云梦秦简》看秦朝主要的立法
1、《秦律》
2、《法律答问》
3、《封诊式》
4、其它
二、秦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1、责任年龄的确定
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3、区分故意与过失
4、从重与从轻原则
5、计赃论罪
6、诬告反坐
7、连坐原则
三、刑罚
1、死刑
2、肉刑
3、作刑 
4、笞刑
5、迁刑
5、赀刑和赎刑  
四、罪名
1、危害国家政权罪 
2、侵犯人身罪
3、侵犯财产罪
4、职务犯罪
5、逃避赋税罪
6、妨害婚姻家庭罪
五、秦朝法律制度的特点
1、法令由一统
2、封建制法制与奴隶制法制的新旧交杂
3、 重刑主义,轻罪重罚
4、 文化专制主义的发明
第二节  秦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司法机关
2、地方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1、起诉:公诉和自诉
2、诉讼权: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3、审判:读鞫和乞鞫
三、司法官员的责任
1、失刑 
2、不直
3、纵囚
四、秦朝法制的发展结果
1、法律很多,繁如秋荼,密如凝脂
2、肉刑很多,劓鼻盈萦,断足盈车
3、成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
第五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4课时) 
第一节 汉朝的法律思想
一、第一阶段:"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
二、第二阶段: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 汉朝的法制概况 
一、"约法三章"与"汉律六十篇"
1、"约法三章"
2、汉律六十篇
二、汉朝的法律形式
1、律
2、令
3、科
4、比
三、汉朝法制的主要内容
1、确立新的刑法原则
2、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3、维护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汉文景时改革刑制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内容
3、改革的原因
4、改革的意义
五、刑法中的重要规定 
1、首匿法
2、通行饮食法
3、沈命法
4、见知故纵法
5、推恩令
6、左官律
7、阿党附益法
8、酎金律
第三节 汉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法
1、 中央
2、 地方
二、诉讼审判
1、 告劾
2、 审判
3、 乞鞫
4、 报和奏谳
5、 录囚
6、 大赦
7、 秋冬行刑
三、《春秋》决狱
1、 产生背景
2、 定义
3、 原则
4、 影响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4课时)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一、《曹魏律》
1、在篇目上
2、在体例上
3、在内容上
二、《晋律》
1、在篇目上
2、在体例上
3、在内容上
4、注释
三、《北齐律》 
1、在篇目上
2、在体例上
3、在内容上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变革
一、法律形式的变化
二、法典结构的变化
1、 《名例律》形成
2、 其他11篇相应告成
三、内容的变化
1、"八议"、"官当"特权制度
2、"准五服以制罪"制度
3、"重罪十条"制度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 中央
2、 地方
二、诉讼审判制度
1、 刑讯的制度化
2、 死刑复奏制度的形成
3、直诉制度的形成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5课时)
第一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一、隋朝的立法概况
1、法律形式
2、《开皇律》的基本情况 
3、《大业律》的基本情况
二、《开皇律》的体例和内容
1、体例
2、内容
第二节 唐初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二、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和稳定的思想
三、慎重行刑的思想
第三节 唐朝的立法概况
一、唐朝的法律形式
(一)、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唐朝律令格式间的相互关系
二、唐律的制定
1、《武德律》
2、《贞观律》
3、《永徽律》及其《律疏》
4、《开元律》及其《律疏》
三、唐律的特点
1、礼法结合
2、首创"疏议" 
3、内容简约
四、唐律的影响 
1、对唐后一些封建朝代立法的影响 
2、对当时一些东亚国家立法的影响
第四节 唐律的基本内容 
一、《名例律》的主要内容
1、五刑 
2、十恶
3、贵族官吏的特权规定
4、其他原则
二、其他十一律概述
1、篇目名
2、各篇目所含主要内容
第五节 唐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
2、地方
二、诉讼制度
1、告诉的方式 
2、告诉的限制
3、不合要求告诉的处罚
三、审判制度
1、审判期限的规定
2、审判官回避的规定
3、刑讯的规定
4、判决与上诉的规定
5、死刑复奏制度的规定
四、司法官的责任
1、审判责任
2、执行责任
3、监管责任
第八章 五代十国与宋辽金元法律制度(3课时)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况
1、《新集同光刑律统类》
2、《大周刑统》
二、法律制度的演变
1、刑罚空前酷烈
2、量刑大为加重
3、民事法规渐趋完备
第二节 宋朝的法律制度
一、宋朝的立法概况
1、《宋刑统》
2、编敕
3、编例
二、宋朝刑法内容的主要变化 
1、重法地与《盗贼重法》
2、刑罚的变化
三、宋朝司法制度的主要变化
1、皇帝加强了对司法权的控制
2、完善诉讼审判制度
第三节 辽、金法律制度
一、辽的立法概况:咸雍条制
二、金的立法概况:泰和律义
第四节 元朝的法律制度
一、元朝的立法概况
1、《大扎撒》
2、《大元通制》
3、《元典章》 
二、元法律的主要变化
1、定罪量刑原则上之变化
2、刑罚上之变化
3、司法机构之变化
第九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3课时) 
第一节 明朝的立法概况
一、明初立法指导思想
1、重典治国
2、礼法并用
二、明朝主要的立法
1、《大明律》
2、《大诰》
3、《大明会典》
第二节 明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 
一、刑罚制度的变化
二、定罪量刑的变化
第三节  明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 中央
2、 地方
3、 特务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诉讼制度
2、会官审录制度
第十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3课时)
第一节 清朝的立法概况
一、《大清律例》
二、《大清会典》
三、少数民族聚居区立法
第二节 清朝法律的主要特点
一、刑罚制度的特点
1、折刑制度之规定
2、律外用刑
二、法律内容的特点
1、旗人刑法上的特权
2、因俗制宜的少数民族刑法
 第三节 清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中央
2、地方
二、会审制度
1、秋审、朝审的提起
2、秋审、朝审大典
3、评价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民事法律规范(5课时)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事法规不发达的表现及其成因
一、中国古代民事法规不发达的表现
二、中国古代民事法规不发达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古代婚姻法规范
一、古代结婚的目的
二、古代婚姻的原则
三、古代婚姻缔结的条件 
四、 古代婚姻的禁止
五、 古代婚姻成立的程序
六、婚姻的解除
第三节 古代家庭法规范
一、维护父权
二、维护夫权
第四节 古代继承法规范
一、夏商的继承法
二、西周的继承权
三、秦汉后的继承权
四、宋朝的继承法
第五节 古代物权法和债权法规范
一、土地所有权
二、土地买卖的程序
三、西周的契约形式
第十二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改革(4课时)
第一节 清末的"预备立宪"
一、预备立宪的背景
二、预备立宪的实质
三、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1、建立咨询局咨院
2、制订《钦定宪法大纲》 
3、制订《十九信条》
第二节 清末其他法律的修订
一、清末修律的背景
二、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三、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
1、《大清现行刑律》
2、《大清新刑律》
3、《大清民律草案》
4、商事立法
5、诉讼立法
四、清末修律的特点、实质和影响
1、特点
2、实质
3、影响
第三节 清末的司法改革
一、领事裁判权的定义
二、领事裁判权的确定
1、1843年
2、1844年
3、会审公廨
四、领事裁判权的影响
五、司法改革
1、改刑部为法部
2、改大理寺为大理院
3、大量引进西方的诉讼制度
第十三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2课时)
第一节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制定背景
二、主要内容
1、关于国家制度
2、关于临时政府的组织
3、关于人民的权利义务
4、关于经济制度
5、关于领土范围 
三、特点
1、责任内阁制
2、扩大参议院权力
3、严格修改程序
四、意义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革命法令
一、保障人权
二、保护私产,振兴实业
三、严格铨选,整饬吏治
四、发展教育,重视文化
五、革除陋俗,改进风尚
第四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一、中央
二、地方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第十四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1课时)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制宪活动
一、《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quot;)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三、《中华民国宪法》("贿先宪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立法特点和法律内容
一、立法特点
二、主要内容
第三节 北洋政府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审判制度
第十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3课时)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概况
一、法律体系
二、立法特点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宪活动
一、《训政时期约法》
1、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二、《五五宪草》
1、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三、《中华民国宪法》(蒋记宪法)
1、制定背景
2、主要内容
3、评价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其他立法
一、民法
二、刑法
三、行政法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普通法院
2、特种刑事法庭
3、兼理军法司法法院
二、诉讼制度
1、民事诉讼
2、刑事诉讼
第十六章 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2课时)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概况及立法指导思想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献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刑事立法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劳动立法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的民事立法
第六节 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 

三、参考书籍(通篇参考)

《中国法制通史》、《二十四史》、《历代刑法志》、《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历代刑法考》、《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太平御览》、陈鹏《中国婚姻史稿》、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柳诒征《中国文化史》、《新民主主义时期法规汇编》
(一) 先秦部分
1、《尚书》        11、《礼记》
2、《左传》        12、《春秋公羊传》
3、《国语》        13、《韩非子》
4、《战国策》      14、《诗经》
5、《逸周书》      15、《孟子》
6、《淮南子》      16、《商君书》
7、《论语》        17、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
8、《周礼》        18、蔡枢衡《中国刑法史》
9、《吕氏春秋》    19、《周易》
10、《管子》       20、《荀子》
(二)秦汉部分
1、《睡虎地秦墓竹简》   6、《江陵张家山汉简释文》
2、《新语》             7、《白虎通义》
3、《新书》             8、《居延汉简释文合校》
4、《春秋繁露》         9、《汉旧仪》
5、《盐铁论》          10、《九朝律考》 
(三)魏晋隋唐部分
1、《抱朴子》          8、《唐会典》 
2、《贞观政要》        9、《吐鲁番出土文书》 
3、《大唐新语》        10、《敦煌资料》 
4、《唐律疏议》        11、《太平广记》 
5、《唐六典》          12、杨廷福《唐律初探》
6、《唐令拾遗》        13、杨鸿烈《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
7、《唐大诏令集》      14、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四)宋元明清部分
1、《宋刑统》          12、叶子奇《草木子》
2、《宋大诏令集》      13、《吏学指南》
3、《容斋随笔》        14、《大明律》
4、《折狱龟鉴》        15、《大明会典》
5、《棠阴比事》        16、《问刑条例》
6、《洗冤集录》        17、《唐明律合编》
7、《名公书判清明集》  18、《大学衍义补》 
8、《庆元条法事类》    19、《明实录》
9、《宋会要》          20、杨一凡 《明大诰研究》 
10、《通制条格》       21、《大清律例》 
11、《元典章》         22、《清实录》
(五)近代部分
1、《海国图志》        9、《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2、《天朝田亩制度》    10、《大清现行刑律》
3、《资政新篇》        11、《中外旧约章汇编》
4、《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 12、《临时政府公报》
5、《清朝文献通考》    13、《辛亥革命》
6、《清朝续文献通考》  14、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
7、《光绪东华实录》    15、展恒举《中国近代法制史》
8、《大清会典》        16、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