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术讲座丨左卫民: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查看:186
  来源:

2023年10月30日,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左卫民教授莅临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第七教学楼613模拟法庭举行,由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唐稷尧教授担任主持人,法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参与,聆听学习。

微信图片_20231031214800.jpg

讲座伊始,左卫民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问世与运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将AI引入战场使用等例证引入“AI时代来临”这一主题。随后从域内、域外AI法官运用现状、发展障碍、在审判中的辅助运用分析以及发展前景等几大方面来进行主题论述。

第一部分,左卫民教授先对域外AI法官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其认为在域外尽管法律人工智能应用在政府支持力度及辐射规模远不及中国,但实践却盛于中国。美国部分地区的法院已将ChatGPT引入到司法判决中,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使用频率更高。第二部分,对中国当前AI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在我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受到顶层设计关注较多,最高人民法院、网信办针对相应领域的人工智能发展均颁布了相关的文件。但在司法实践领域与域外法治发达国家仍有所不同,目前中国尚未出现AI法官进行审判决策活动,只有“弱形式”的探索应用。呈现出官方政策、学术“热”,司法实践效果“冷”的现象。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当前AI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方面的障碍:首先是社会认同问题。AI法官是否能被接受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社会认同问题,当下的状况是AI法官仍缺乏关键性社会认同,并且中短期甚至长期也难以达致共识。其次是技术发展障碍。其一是人类法官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蕴含着AI法官难以习得的情感和智慧,其二是AI学习的滞后性难以适应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最后一方面是司法伦理障碍。相对于人类法官而言,AI法官裁判算法的具体内容没有公开,这种算法黑箱与司法公开理念相背离、与算法歧视与司法公正相背离。第四部分介绍了当前AI在审判中的辅助运用。主要包括类案推送系统、智能语音识别与转换技术以及法律机器人等具体运用方式。在最后一部分,左卫民教授对AI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提出了对AI发展的基本立场:“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域外,AI法官在中短期内均难以获得普遍的运用”。并提出了目前促进AI在我国司法领域合理运用的三点具体应对措施:第一是形成对于人工智能的合理预期,让简单案件的适度使用;第二是多层面(数据、算法、研究范式)推动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第三是构建适配的司法伦理规则。

在讲座的最后,左卫民教授表明了自己对我国AI法官运用前景的态度:“既不确定,也需要持有谨慎的态度。”在互动提问环节,左卫民教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通过这场讲座,与会师生对AI在司法实践领域的运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这场持续两小时的讲座圆满结束。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