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响应国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活动号召,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党性修养,2015年11月7日,法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组织全体教职工党员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川博物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中丰富的雕塑、藏品、和图片都是厚重历史的呈现,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党支部书记魏老师说,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参观,一方面能够丰富党建活动形式,加强党建工作;另一方面旨在强化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观念意识,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鼓励教工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法学院教职工党员首先来到了中国老兵手印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收集了3810名抗战老兵的手模,并以“V”字形将胜利之寓意呈现给参观者。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面朝着V字型广场,不禁让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70年前,正是这些手挥舞着大刀,举起钢枪,将日军侵略军赶出了中国领土,正是这些手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托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这一双双来自卫国勇士的手无不在警示着我们“和平之不易,未来之责任”。
随后,法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参观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国防兵器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纪念场馆。
在抗战馆内,当时的珍贵照片、历史物件,展示着抗战的艰苦岁月。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画卷,一首首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悲壮史诗,让大家再次感受到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国家危难之时,以民族大义为重,舍生忘死、坚苦卓绝的战斗精神。在红色年代系列馆内,全体教职工党员参观了工人、农民、干部家庭、士兵营房等多个场景以及书籍、收音机、奖状等陈列物品,并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物和图片史料,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红色年代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感受到新中国建设带来的科技发展、生活变化,体会到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对中国繁荣富强的重要意义。在抗震救灾纪念馆中,大家充分了解了抗震救灾的主要历程,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党员干部坚强领导、心系人民,灾区人民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广大群众八方支援,共克时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
70年光阴流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革命先烈用生命书写、用鲜血浇筑的历史却不会褪色。建川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每一组雕塑,都在向法学院教职工党员再现敌后之岁月,民族之脊梁。参观过程中,法学院教职工党员被爱国将士的英雄事迹所感染,深深感悟到革命先烈威武不屈、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以及珍惜和平、开创未来的历史使命。
通过建川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继承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行动上,把爱岗敬业精神体现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