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毕业生求职遭遇EQ难题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09年2月7日
  查看:3641
  来源:

毕业生求职遭遇EQ难题
20050322 00:30:43

本报记者 文静

  最近,在某高校应届毕业生里流传着一个求职“神话”:一个叫李晓斌的法律系男生被一家外资律师事务所录取。之所以被录取,并不是因为李晓斌此前有多少实习经验,也不是他在面试时临场发挥有多出色,而是他“歪打正着”中了“头彩”。

  那天,李晓斌去参加律师事务所的最后一轮面试,在等候时,饮水机里的水被大家喝完了,许多想喝水的应聘者一看没水,转身就走,李晓斌却拿起水桶,给饮水机加水。这一幕,正好被面试官看在眼里。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拿到了———因为李晓斌出色地完成了一道EQ(情商)试题。

  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制片人詹未说,在今年制作的几期大学生招聘节目中,许多外企和大公司人力总监不仅看大学生的履历和成绩,更引入了国外流行的新面试方式———EQ考察。一些大学生选手在节目里表现得从容不迫,他们的语言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赢得了企业的信赖,但也有不少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却在EQ测试上栽了跟头。

  专家表示,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并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欠缺三种情商———

  欠缺自我认识能力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自视过高,不愿从基础工作做起,这是情商中欠缺自我认识能力。”奥的斯(中国)电梯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招聘经理毛萍深有感触地说,“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新职员的工作态度。”

  毛萍举例说,对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企业一开始很难看出他有多大潜力。企业会让他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如果他都完成得很出色,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和办事技巧,这样,这个学生的责任心和创新力就可以慢慢表现出来。

  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于企业交给的一些基本事情非常反感。“所以,态度是最重要的。心态摆正了,做事的方式会更好,未来在企业里发展的速度会更快。”毛萍说。

  在吉百利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曹渊勇看来,大学毕业生还要具备经受挫折的能力。曹渊勇说,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会要求应聘者完成一项工作。人力资源经理会注意观察应聘者的做事目的是否清晰,遇到困难会不会坚持,如果工作不顺利,会不会给自己找理由或找借口。“应聘者是否具有耐挫折能力是企业非常关心的”。

  社会看重为人处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中心副主任王亚非既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企业管理者。她告诫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是为人处世,而不是技术第一。”

  王亚非说,所有企业在选才时都会注重应聘者的“德行”。但是,从面试上选“德”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的德行好坏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现。

  王亚非的企业有80名员工,其中一名业务能力很强的骨干员工是她的学生,在业务上王亚非非常器重他。王亚非说,这名员工第一次说他的孩子病了,不能出差。我们照顾他。第二次说他的太太病了,还是不能出差,我们还是照顾他。第三次说他的父母来了,不能出差。

  “尽管业务强的人不好替代,但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有些员工技术虽然不如他,但工作态度和做人方式比他好,于是春节后我辞掉了他。”王亚非说得很坚决。

  不懂感恩

  一项调查认为,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不懂感恩,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其人发展。

  曹渊勇说,一些处在实习期的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中刚刚取得一些小成绩就和老板谈条件是不合时宜的,这时应该懂得感谢企业的培养,而不是计较是否应多拿几百元钱。应该在自己有业绩的时候,再向企业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这样在企业里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王亚非举例说,一个在外企工作的年轻人,年底获得10万元奖金。同时,公司派这个年轻人去美国纽约培训花掉6万元。但这个年轻人对10万元的鼓励不大满意。这时,如果想到这笔钱是老板从利润里拿出来的,就可能知足并懂得感谢。但如果总是想老板拿200万元奖金,才给我十几万元,太少了,这对其将来的发展没有好处。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青年择业专家汪大正指出,要使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学校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使年轻人懂得关心,懂得爱护,懂得感谢,懂得自立,懂得付出,真正让青年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编辑:    】


(微信扫描分享)